畢業論文一一一一傳感器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應用及發展的研究
- 文件介紹:
- 該文件為 doc 格式,下載需要 1 積分
- 傳感器的定義
人們為了從外界獲取信息,必須借助于感覺器官。而單靠人們自身的感覺器官,在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以及生產活動中它們的功能就遠遠不夠了。為適應這種情況,就需要傳感器。因此可以說,傳感器是人類五官的延長。
傳感器是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并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或器官。
根據國家標準GB7665-87對傳感器下的定義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檢測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傳感器的組成:
(1)敏感元件:直接感受或響應被測量的部分。有時也將敏感元件稱為傳感器。
(2)轉換元件:能將敏感元件感受或響應的被測量轉換成適于傳輸或測量的電信號部分。
(二)、傳感器的分類
傳感器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按被測量的屬性分:位移、速度、加速器、力、壓力、流量、溫度等傳感器。
2、按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分:電阻式、電感式、電容式、壓電式、磁電式、激光式、光電式等傳感器。
3、按信號轉換特征分:結構型傳感器、物性型傳感器。結構型傳感器是被測量的變化轉換成敏感元件結構參數的變化而工作的(如電容、電感傳感器等),物性型傳感器則是利用敏感元件材料的物理性質的某一特點而工作的(如壓電、磁電、光電傳感器等)。
4、按傳感器輸出參量的狀態分:模擬傳感器、數字傳感器。
5、按工作時是否需要外部能源分:參量型傳感器、發典型傳感器。參量型傳感器(也稱為無源傳感器、能量控制型傳感器)必須借助與外加能源才能產生輸出信號(如電容、電感傳感器等),發電型傳感器(也稱為有源傳感器、能量轉換型傳感器)則在感受被測量時自身產生具有能量的信號(如壓電、磁電傳感器等)。
(三)、常用傳感器的結構特點、及用途.
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物理型傳感器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阻應變式、電感式、電容式、壓電式傳感器是測量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傳感器,他們的工作原理簡單,測量轉化電路也基本固定,應用技術比較成熟,下面就此幾種常用的傳感器進行一下分析,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的結構、特點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電阻應式變傳感器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應用最廣泛的傳感器之一。電阻應變式傳感式是利用電阻應變片將應變為電阻變化的傳感器。
應變式傳感器特征:
不同材料類型:金屬應變片、半導體應變片
...